浏览位置:中国商业圈 > 观察

从厌学到复学|04情绪低落、手机依赖背后的求救信号

点击量:7458   文章来源:证券之星   添加时间:2025-08-22 09:16   

在厌学状况刚刚萌芽的阶段,孩子的行为往往让家长们感到困惑或者特别生气和抓狂,觉得孩子突然变懒了、变坏了、不听话了。有的孩子会长时间情绪低落,拒绝和家长交流,有的孩子等父母睡着了以后偷偷上网,即使被父母发现了,也常常屡教不改。但是在这些看似"叛逆"的行为背后,或许藏着孩子不为人知的隐痛——对很多孩子来说,这些行为可能正是他们试图解决内心困扰的“方法”,只是这些“方法”在成年人看起来很拙劣而且还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。

情绪低落是孩子"矫情"吗?

12岁的朵朵曾连续两周说"不想去上学",每天早上起床都抱着枕头哭,说"心里像压着石头"。妈妈起初还以为是她在撒娇,直到某天发现她偷偷在日记本上写"活着好累"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几次咨询后发现,朵朵的低落情绪引爆点是一次小组合作失败。作为组长,她因为决策失误导致项目拿了低分,组员的抱怨和老师的遗憾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,总觉得"自己是个糟糕的领导者"。而父母当时正忙着准备搬家,不仅没注意到她的异常,还随口说"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",这让她更加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。

孩子的情绪低落很少是无迹可寻的,可能是一次被同学孤立的经历,可能是对"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"的过度担忧,也可能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。这些情绪像逐渐涨水的池塘,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,最终会漫过心理的堤坝,导致他们用"不想上学"来逃避内心的煎熬。

手机依赖都是因为"贪玩"吗?

有时候,手机更像一个"情绪出口",承载着孩子在现实中没发消化的情绪。

14岁的小航来咨询的时候,他的父母非常自信,认为夫妻关系和睦,都是高校的老师,也算是懂一些教育,觉得孩子不该出问题。可是他们实在想不通,孩子怎么就突然"中了邪",执意不肯上学。几次深入交流后发现,孩子眼中的世界,和家长描述的截然不同。

家长总说"你只要好好学习,别的什么都不用管"。可是孩子认为,当他在学校里被别的同学起绰号的时候,没人教他怎么应对,父母还怪他小心眼;当他对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时,得到的回应却是"别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东西上"。渐渐地,他开始在手机上找天文论坛的网友聊天,在科普视频里探索宇宙。孩子感觉那里有理解他的人,有能让他感到兴奋的世界,而这正是现实中孩子感觉缺失的那部分。

手机依赖的背后,可能是对被理解的渴望,可能是对自主选择的向往,也可能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。当孩子在手机里找到归属感的时候,恰恰说明现实中这些需求正处于"饥饿"状态。

看见信号,更要回应需求

面对孩子的情绪低落和手机依赖,我们与其急着"纠正"行为,不如先试着去理解一下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。当孩子用沉默代替沟通的时候,或许需要的是"你不说我也愿意等"的耐心;当孩子在虚拟世界寻找成就感的时候,或许需要的是"你做得好的地方我看到了"的肯定;当孩子用手机逃避现实的时候,或许需要的是"我们可以一起面对"的支持。

当家长能蹲下身来,从孩子的视角看看他的世界,才能真正搭建起亲子之间理解的桥梁,让他们愿意从封闭的角落里走出来,重新拥抱现实中的阳光。

其实,每个孩子都不想一直躲在"情绪的保护伞"下,他们只是在等一个信号:"你的感受很重要,我愿意陪你一起去聊聊。"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推荐内容
  • '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

    6月30日,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宣布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,这意味着历经短短两年时间,该发射场现在已经能够承接火箭发射业务并实现商业化运营,今年下半年,该发射场将迎来首次火箭发射。2022年7月,中国在海南开始建设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,这一...